全球资产或面临调整风险
摘要
正文
一、全球资产市场呈现泡沫化趋势
全球资产市场呈现加速上涨态势。从2020年11月以来,全球资产市场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尤其是2021年2月份以来,较多品种的资产价格加速上涨。美国股票市场在2月中下旬再创历史新高,比特币更是一举冲破5万美元大关,最高达5.75万美元,原油价格一路上涨创出新冠疫情以来的新高,大豆价格则是连涨10个月涨幅超70%。2月底以来,股票、黄金、比特币等资产价格有所回调,但全球资产市场整体仍然保持高位震荡,原油、大豆、铁矿石等价格仍继续攀升。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房地产价格指数也创出新高,其中,欧元区房价指数从2014年底约98暴涨至2020年末逾200,美国2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从2012年至2020年也上涨超过1倍。
全球资产价格创出历史性高点与全球实体经济陷入历史性衰退形成鲜明对比。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百年一遇之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衰退4.4%,大型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实现正增长,而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则萎缩3.5%,是自1946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新冠疫情下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双重冲击,2021年全球经济虽“涨数”很高,但经济较难从疫情中实质性恢复过来。在如此恶劣的现实经济中,全球资产价格则屡创新高,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实质性偏离。全球资产价格上涨是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极度宽松的催化结果,是投资者风险敏感度降低和风险承受度提高的综合效应,是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系统性低估的表现。
二、宽松政策是资产泡沫的重要推手
大家所熟知的超级量化宽松政策是推升资产价格暴涨的政策因素。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主要央行再度祭出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如美联储加入零利率阵营并推出无限量资产购买计划,欧央行和日本央行维持负利率的同时也纷纷扩大了资产购买规模。2020年美联储资产规模提升75.88%至7.41万亿美元,欧洲央行资产规模提升49.50%至7.01万亿欧元,日本央行资产规模提升22.60%至702.58万亿日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作为新冠疫情冲击的“最后贷款人”俨然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大地主”,其极速扩张的资产对应着极速扩张的负债,即货币投放。走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政策利率体系则使得无风险利率下滑,微观主体的风险承担效应极大地凸显出来。特别是美国自2020年8月开始实施平均通胀目标制,采用盯住平均物价水平的方式进行物价弥补或跨期调整,将通胀跨期平稳视为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其核心政策逻辑是考虑过往、削峰填谷和跨期超调,政策工具以低利率和非常规政策作为基础,并更多以相机抉择作为其策略。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资产价格走势的关键变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表示,美国仍将维持目前的超宽松政策。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指出,近期较长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收益率水平,他甚至欢迎通胀率持续在2%以上的情况出现,如果一段时间内通胀率比美联储的目标高(比如达到2.5%)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无疑是平均通胀目标制物价跨期平均的直接表现。这可能代表美国货币政策宽松持续时间也许会比想象中更长,但是,也可能意味着未来物价的走势不确定性更大。尤其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仍然显著,短期供应紧张可能使得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