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平衡
摘要
正文
一、从杠杆率变化看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动态平衡
从杠杆率变化来看,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动态平衡并非易事。我们估算了1993年至今的杠杆率,根据杠杆率的变动态势,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平稳加杠杆阶段(1993~2003年)。期间杠杆率共上升41.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4个百分点。这段时间债务和广义货币的增速较高,而名义GDP增速自1997年以来徘徊在10%附近,1998、1999年更是跌至7%以下,由此导致杠杆率激增。期间的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非典”是较大的负面冲击,对稳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积极回应以及由此带来的杠杆率攀升。
二是“自主”去杠杆阶段(2003~2008年)。期间杠杆率下降了8.2个百分点。这段时间名义GDP高速增长(除了2003年),增速最低的年份也达到了16%,最高达到23%,名义GDP增速超过了货币和债务增速,实体经济杠杆率下降。这是全球经济大繁荣与中国经济上升周期相重合的阶段。相比于现阶段的“强制”去杠杆,2008年之前的去杠杆是一个“自主”的过程,也可以看作达里奥所谓的“漂亮去杠杆”,主要依赖分母扩张压低杠杆率的攀升速度,这是稳增长与稳杠杆动态平衡的最佳状态。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实际情况往往是,一方面,经济潜在增速在下台阶,另一方面,货币扩张刺激增长的边际效应在递减,完全指望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不啻一种幻想。
三是快速加杠杆阶段(2008~2015年)。期间杠杆率增长了86.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2个百分点。2009年,由于“四万亿”计划的启动,债务出现了跃升,当年债务增速高达34%,而名义GDP增速则回落至9.2%,随后,债务增速持续下滑但名义GDP增速下滑速度更快,2015年名义GDP增速跌至7.0%。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快速加杠杆,从很多层面来看都是一种“迫不得已”,但确实也在稳增长过程中忽略了稳杠杆问题,直至2015年10月,降杠杆才出现在中央层面的议程上。
四是“强制”去杠杆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10月中央提出降杠杆任务,但2016年杠杆率仍上升了12.9个百分点。究其原因,201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6.7%,创28个季度以来新低,也让相关政府部门在执行去杠杆任务时产生顾忌,有“放水”之嫌。这也凸显出稳增长与稳杠杆之间的矛盾。2017年杠杆率仅增长3.8个百分点,2018年则回落0.3个百分点。至此,杠杆率快速攀升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抑制。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统筹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理论思考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需要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关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思考
如何建设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经济恢复向好 杠杆率逐步企稳 ——2022年三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全球金融周期:驱动因子、典型事实 和政策应对
稳字当头优化宏观杠杆率结构
新时代的宏观调控创新
统筹发展和安全:韧性理论的视角
宏观杠杆率与跨周期调节
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增幅趋缓,结构有所优化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已成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实体杠杆率升幅前高后低 金融去杠杆或将告一段落
杠杆率上升幅度回调 经济有望企稳——2019年三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助力稳增长 应容忍杠杆率适度抬升——2019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重心偏向稳增长,宏观杠杆率再度攀升——2019年一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