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筹发展和安全:韧性理论的视角

统筹发展和安全:韧性理论的视角

作者 张晓晶 时间 2022-02-28

摘要

  • 经济韧性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而非逃避)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经济体系因为能够“容忍”甚至“鼓励”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不是拒绝它们),不仅可以适度降低经济体系遭受大冲击的概率,防范危机于“未然”,而且能够因为在小冲击的作用下强化自身的能力。
  • 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意味着:一方面要求管理生产方式由“即时制”转向“足备制”,强调安全作为公共品投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但发展是最大的安全,要在能力建设中消除安全隐患。
  • 最根本的安全保障在于一国的制度韧性,增强制度韧性需要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带来风险和竞争,同时能创造新秩序,推动制度改革、保持制度活力;包容性制度就是要公平地给予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机会,激发各阶层的积极性。

正文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法的首次出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做了全面总结。就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决议》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决议》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

统筹发展与安全,既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也是对交叉理论或跨学科研究提出来的新课题。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主题,在社会学、政治学中也有所涉及;安全问题则更多的是外交领域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关心的主题。长期以来,这两大问题是分开进行研究的,少有交集。由于缺乏较为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方法,学者在讨论发展和安全问题的时候,往往各执一端,较难深入。这里笔者尝试从韧性理论角度,将发展和安全置于统一的框架中进行分析。

一、韧性体现了一个经济体的安全发展能力

韧性与冲击有关。正是因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韧性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拓展。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结果显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韧性”一词的搜索量稳步上升,甚至在2012年以来,超过了“金融危机”一词。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也催生出《韧性社会》这一类著作。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