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时代的宏观调控创新

新时代的宏观调控创新

作者 张晓晶 时间 2022-03-18

摘要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是新时代宏观调控的基本遵循,包括就业优先政策、社会托底政策、共同富裕政策等。
  •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改革、发展与稳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鲜明特色和实践创新。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与跨周期调节新思维,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宏观调控创新。
  •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也是新时代宏观调控的新维度。一是坚持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二是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
  • 加强党对宏观调控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高质量宏观调控的根本保障,有利于形成共识,统一方向,增强宏观调控的战略性、协调性和权威性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于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成就作了全面总结。作者仅就新时代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是新时代宏观调控的基本遵循。

一是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新冠疫情以来,从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看,就业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把经济稳定发展与百姓的民生福祉直接关联起来。因此,要把就业优先政策真正纳入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把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守住充分就业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底线;完善劳动力市场指标(比如调查失业率)的统计、采集和分析,为宏观经济政策底线及取向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二是社会托底政策。将社会政策放入工具箱,织紧社会保障网,兜底民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可能出现的劳动力市场冲击的未雨绸缪之举。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提高社会政策托底水平,可以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一方面帮扶低收入群体、保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程度上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是新时代经济治理框架的高度概括。

三是共同富裕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共同富裕是大战略,落实到宏观调控上,就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政策的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