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宏观调控创新
摘要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于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成就作了全面总结。作者仅就新时代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是新时代宏观调控的基本遵循。
一是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新冠疫情以来,从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看,就业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把经济稳定发展与百姓的民生福祉直接关联起来。因此,要把就业优先政策真正纳入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把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守住充分就业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底线;完善劳动力市场指标(比如调查失业率)的统计、采集和分析,为宏观经济政策底线及取向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二是社会托底政策。将社会政策放入工具箱,织紧社会保障网,兜底民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可能出现的劳动力市场冲击的未雨绸缪之举。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提高社会政策托底水平,可以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一方面帮扶低收入群体、保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程度上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是新时代经济治理框架的高度概括。
三是共同富裕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共同富裕是大战略,落实到宏观调控上,就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政策的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统筹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理论思考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需要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关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思考
如何建设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经济恢复向好 杠杆率逐步企稳 ——2022年三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全球金融周期:驱动因子、典型事实 和政策应对
稳字当头优化宏观杠杆率结构
统筹发展和安全:韧性理论的视角
宏观杠杆率与跨周期调节
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增幅趋缓,结构有所优化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已成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实体杠杆率升幅前高后低 金融去杠杆或将告一段落
杠杆率上升幅度回调 经济有望企稳——2019年三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平衡
助力稳增长 应容忍杠杆率适度抬升——2019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重心偏向稳增长,宏观杠杆率再度攀升——2019年一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