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已成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已成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作者 张晓晶 时间 2020-06-15

摘要

  • 面临着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出现重大变革、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必须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但在服务贸易发展、企业走出去、金融体系全球化和提升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
  •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需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重塑全球经贸与地缘政治格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快建设对标国际基本经贸规则且有中国特色的自贸区,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正文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与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市场规则制度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是获取新的全球化红利的必要前提,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在要求。

一、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塑造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语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要义在于正在发生的“东升西降”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东西”之间的角力与冲突。这里的“东”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主要是发展中经济体;“西”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这一大变局悄然发生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时期,凸显于本轮的中美贸易冲突,并将在“十四五”时期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进一步演化和深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蕴含着诸多变化。一是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国际上的两种趋势、两种力量进入全面较量的关键阶段,中美从合作与竞争逐步走向战略僵持阶段,两国将在经济发展、国家能力、科技、网络安全以及全球治理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博弈。二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出现重大变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对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重构,将严重影响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和方向;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对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削弱,以及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直接动摇我国在国际经贸大循环中连接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枢纽地位。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关于全球长期停滞的悲观论调不绝于耳。全球保护主义逆风叠加劳动力要素供给下降和生产技术水平停滞,导致各国潜在增长率不断下降;国际贸易增速前景堪忧,国际直接投资稳定性严重不足;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高,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风险日益集聚;各个经济体增长周期出现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负外溢性凸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期,也是我国参与塑造全球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这既是顺应大势拓展我国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主动作为,彰显大国担当、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的需要。

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全球化红利的分享助推了中国发展;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也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全球GDP增量。从经济体量的角度看,中国已跻身全球大国之列;但从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看,仍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十四五”期间,我们需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