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建设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如何建设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作者 张晓晶 时间 2022-12-30

摘要

  •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内涵涉及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治理机制。现代中央银行需要考虑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或是促增长与稳就业等多元政策目标,并要形成与“多目标”相匹配的“多工具”政策框架。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反映在其治理机制上,主要是央行与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
  •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央行治理机制中,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央行政策目标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落实到央行政策工具中。
  •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推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一是健全货币政策框架,二是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三是加强中央银行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四是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这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经济金融治理现代化、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指明了重要方向和着力点。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演进与重塑

17世纪中晚期瑞典央行与英格兰央行建立以来,央行制度的演进已经持续了三个多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叶美联储创建以来,历经大萧条、大通胀(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大缓和、大衰退(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各国央行在环境持续变化的挑战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尽管央行制度的变化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加以描述,但以下四个方面的演进特征却非常明显:一是从金属可兑换性(作为目标或约束)到法定货币。历史上,法定货币充其量只是应付战争需要的权宜之计,搞不好就是背信弃义。今天,法定货币则以机构信誉或国家信用为基础,是一种信用货币。二是中央银行从私人治理转向公共治理。尽管美联储具有部分私营性质,但没有人质疑其公共治理特征。二战后大多数央行都实施了国有化。三是在国家(或地区,如欧元区)层面的集中支付系统。大型支付系统的国家垄断在20世纪中叶成为国际标准。四是央行职能的扩展。央行不仅要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而且要成为最后做市商——既不局限于救助传统银行和金融中介,还要针对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进行救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一趋势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十分凸显。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