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特征事实、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特征事实、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

作者 张明 孔大鹏 时间 2021-11-03

摘要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已逼近警戒线;二是不同区域债务负担差别显著,经济越欠发达地区债务负担越大;三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潜在风险较高;四是融资成本过高是地方债务高企的重要原因。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面临以下四方面潜在风险:其一,过高宏观杠杆率带来了巨额付息压力;其二,广义政府部门高杠杆率居高不下;其三,中西部地区政府债务压力更为突出;其四,财政和金融风险相互溢出。
  • 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保持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速、避免债务利率过快上升,以及透明、有序地实施大规模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

正文

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征事实

2015年前后,一系列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的政策先后实施,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18年末,此前审计部门报告的地方政府总债务已经基本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然而,地方政府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关系错综复杂,彻底厘清两者的边界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理解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征事实,不仅要看到显性债务,更要关注隐性债务。

第一,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已逼近警戒线。

政府债务率是衡量政府偿债能力的关键指标,一般用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同期政府综合财力的比值来表示,IMF给出的风险控制参考区间为90%~150%,我国将地方政府债务的整体风险警戒线定为100%。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由一般债务余额与专项债务余额组成,可以视为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这两项数据公开易得。由于对综合财力的理解、使用的数据口径不尽相同,不同研究对地方政府债务率的测算结果呈现明显差异。有消息称,2020年财政部曾在未公开的“118号文件”中规定了债务率测算标准,并提出了“红橙黄绿”风险评级分类。

从测算结果来看,2020年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政府当年的综合财力越能覆盖政府性债务余额。第二,天津、贵州、内蒙古、青海、辽宁、宁夏、云南和福建8个省市的债务率已经超过100%的警戒线。其中天津的债务率高达153%,超出IMF提出的风险上限。天津、贵州和内蒙古三地债务率由于超过120%,已经进入黄档区间,其余28个省份债务风险均位于绿档。换言之,大多数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风险仍是可控的。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率呈现上升态势,可能已经接近警戒线。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从2018年末至2019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18.39万亿元增长到21.31万亿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率从76.6%上升到82.9%。受新冠疫情等内外冲击的影响,到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经增加到近2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很可能已经逼近100%的警戒线。

第二,不同区域债务负担差别显著,部分省份债务负担较重。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