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通胀与货币紧缩:原因、表现、影响与应对
摘要
正文
一、本轮美国高通胀的原因
导致本轮高通胀的原因有三,包括一个需求面的原因和两个供给面的原因。
造就本轮高通胀的原因之一,是新冠疫情之后美国政府出台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方面,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到2022年初,美联储在2年时间内将资产负债表总资产规模从4万亿美元推高至9万亿美元,货币放水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与此相对照的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花费了约6~7年时间,经历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才将资产负债表总资产规模由1万亿美元扩大至4万亿美元。财政政策方面,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财政刺激的总规模约为1.9万亿美元。新冠疫情爆发后至今,美国财政刺激的总规模约为6万亿美元。换言之,新冠疫情以来美国财政刺激的总规模约为次贷危机之后的3倍。在2020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占GDP比率高达15%,显著超过2009年的10%。总体来看,相对于本次疫情冲击造成的产出缺口规模,疫情后宏观政策刺激的力度可能过大,显著超过了次贷危机爆发后的产出缺口规模与刺激力度规模之比。这是美国经济学家Summers从2021年初就认为通货膨胀肯定会出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大规模刺激政策是造就本轮高通胀的需求方因素。
造就本轮高通胀的原因之二,是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全球供应链中断,推升了全球物流成本,造成可贸易品价格显著攀升。
造就本轮高通胀的原因之三,是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升,尤其是能源与食品。尽管美国是能源与食品的净出口国,但全球价格上涨也显著推升了美国国内价格。
二、本轮美国高通胀的表现
2022年5月,美国的CPI同比增速达到8.5%,核心CPI达到6.0%。然而,值得重视的是,美国PPI同比增速在2022年5月高达21.5%,比CPI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通常情况下,如果PPI增速远高于CPI增速,那么通货膨胀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供给端的成本推动造成的。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人民币国际化:六大领域亟待发力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人民币国际化
需求不足亟需政策支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修复
宏观政策如何应对总需求不足?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国际金融方略
本轮国际银行业动荡:演进、前景 及对我国的影响
东升西降——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表现、成因、应对与前景
通过ESG投资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改革举措与潜在影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特征事实、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
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在RCEP内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仍需对货币政策范式转换持谨慎态度
如何富有成效地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如何实现金融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平衡
超低利率的国际实践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