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如何应对总需求不足?
摘要
正文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是中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这导致宏观经济整体上的回升向好与微观个体感受存在一定“温差”。
近期关于内需的讨论较多,但如何理解内需不足在现实经济状况中的具体表现,如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2023年6月,笔者团队到中国东部沿海某省份调研发现,内需不足问题突出,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实施遇到堵点使得政策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当前,亟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更精准地刺激内需,稳定中国经济基本盘。
一、总需求不足在真实经济增长中的具体表现
总需求(Y)被定义为:Y=C+I+G+X-M;其中C、I、G、X、M分别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为此,我们分别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与进出口四个层面,结合一手调研资料,就中国当前的总需求不足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消费需求低迷,突出表现为居民提前还贷比重上升。2023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低迷,预防性储蓄和去杠杆动机增强。根据调研显示,个人按揭住房贷款出现提前还贷趋势,并且超过一半居民选择一次性全部提前还贷。与此同时,就业承压(特别是青年失业问题突出)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恢复和增长,进一步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
投资需求不足,企业普遍存在“过冬”心态。从整体宏观数据来看,2023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不断下滑,1月~6月增速降至3.8%。投资需求的低迷集中体现在房地产投资和民间投资。2023年1月~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民间投资也同比下降0.2%。从调研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间投资不乐观。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人民币国际化:六大领域亟待发力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人民币国际化
需求不足亟需政策支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修复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国际金融方略
本轮国际银行业动荡:演进、前景 及对我国的影响
东升西降——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表现、成因、应对与前景
通过ESG投资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美国高通胀与货币紧缩:原因、表现、影响与应对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改革举措与潜在影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特征事实、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
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在RCEP内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仍需对货币政策范式转换持谨慎态度
如何富有成效地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如何实现金融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平衡
超低利率的国际实践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