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升西降——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东升西降——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作者 张明 陈骁 时间 2023-02-22

摘要

  • 中国经济在2022年经历了乌克兰危机、通胀飙升、联储加息等复杂多变的外部局势,又面临着疫情反复、地产暴雷、经济下行等内部风险,在艰难的内外部环境下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亦是动荡不安。
  •  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一是防疫政策优化后各地陆续度过疫情高峰,将逐步推动经济彻底走出疫情的阴霾,带来总需求的改善与生产能力的修复。二是扩大内需政策协同发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明年外需走弱对出口的冲击。三是2022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为明年经济复苏奠定了低基数。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会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火车头,今年全球经济将迎来东升西降的格局。

正文

一、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

2023年,全球经济局势有望发生三方面的主要变化。第一,随着主要国家对疫情防控的措施开始弱化,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和供应链稳定的冲击正在逐渐消退。第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触顶,但是仍将在高位盘整较长时间,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结束。第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在较高位置盘整,一方面是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将对其形成支撑,而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在2023年下降的前景则会压制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滞胀,明年部分经济体(例如欧元区)可能陷入衰退。此外,未来两三年内,地缘政治冲突可能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威胁。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一些变化。一是外需将会明显减弱。随着明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的回落,以及欧盟部分经济体可能步入衰退,外需将较2022年有明显减弱,这会导致中国出口增速恢复常态。而自疫情爆发之后的近三年时间以来,出口的强劲增长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二是资本外流可能显著放缓。美联储在2022年陡峭地加息缩表,导致中国出现了明显的短期资本外流;而2023年,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的放缓至结束,美元指数也将逐步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预期逐渐减弱,甚至可能在下半年出现一波反弹,中国的短期资本外流也可能明显放缓。三是中美关系有望边际回暖。在G20印尼峰会之后,中美关系短期内有望边际回暖,民间交流则有望更快恢复。

从中期来看,中国经济仍面临三个方面的外部挑战。第一,2016年以来全球化开始退潮,降低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能力,这也是导致本轮全球通胀飙升的根本原因。全球化退潮将会削弱外循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第二,随着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及其他各领域的区域化、集团化现象不断加强,未来几年间东盟地区会成为大国经济外交博弈的焦点,东盟的战略地位也将受到中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高度关注。第三,美国本届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拿下了众议院,这意味着民主党能够在国内推动重大议题的概率在下降;一旦国内议题的推进受到阻碍,民主党政府可能将更加重视外部政策。因此,未来两年内中美关系也许面临一些新变数或新挑战。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