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和支持金融行业服务疫情防控
摘要
正文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全国各地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从2003年SARS的经历看,若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在短期内,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仍不可忽视,尤其是第三产业以及现金流较为紧张的小微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压力,需要及时、积极的政策应对,尽可能减少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并为疫情之后的经济活动恢复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当下的工作重点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治工作和民生保障工作的开展;二是审慎评估疫情发展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提前做好相关预案,确保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定运行。
一、充分估计疫情影响力,确保政策预案有效到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各省市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020年1月27日国务院通知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2日,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先后要求复工时间延迟至元宵节以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升级,省际和省内人员流动受到显著限制,预计将对服务业和工业生产带来直接冲击,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2003年,SARS疫情导致GDP增速单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预计此次疫情对一季度经济的影响程度相当。此外,应考虑到当下经济结构相比2003年已有较大变化,消费对GDP的贡献度以及服务业占比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消费对GDP的贡献度从2003年的35.4%上升到2019年的57.8%,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3年的39%上升到2019年的59.4%。SARS时期的数据表明,消费(住宿、旅游、餐饮等)和交通运输(铁路、飞机、公路运输等)等服务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明显,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率下滑近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率下滑5个百分点左右。
除内部影响外,疫情还会对进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预计疫情会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从而对进口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会对跨境贸易(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具体影响程度还需要根据疫情后续发展情况,以及各国具体的政策来做更全面的评估。
综上所述,预计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比SARS时期更大。目前,研究者根据不同情景假设,预测疫情对全年GDP增速的负面影响区间约为0.2%-1%。从决策角度考虑,建议充分估计疫情影响力,以确保政策预案有效到位,为经济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支撑。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完善融担增信体系,推动中小银行小微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释放技术、数据要素潜力提升科创金融能级
推进巴塞尔协议Ⅲ实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伦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情况分析及建议
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重点
困与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省联社改革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银行理财 子公司转型提速
碳中和债逐渐升温,推动绿色债券市场 快速发展
零售类不良批量转让破冰,特殊资产市场 迎来全新机遇
信托公司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与路径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加快 助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从银行不良资产到特殊资产:更有效地管理整体金融风险
消费金融助力“双循环”发展
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真正的金融支持实体
开放银行的冷思考
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标准 意在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