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重点
摘要
正文
近年来,国际上对转型金融已开展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如经合组织(OECD)、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欧盟、日本等政府和研究机构等。虽然国际上尚未就其具体界定和标准达成一致,但已形成一些共识。归纳起来,转型金融是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碳中和目标及实现路径,对高碳行业在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节能降碳等领域支持,促进传统行业减少污染、实现向低碳或零碳转型,同时降低转型风险等各类风险暴露的金融服务。
一、转型金融的实践探索
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央行和政府组织围绕转型金融展开实践。2019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发布了气候变化和基于原则的分类法供公众咨询。分类法没有提出单独标签,而是强调活动必须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也不提供技术筛选标准或阈值,而是将其留给受监管机构利用第三方验证者或国家、地区、全球的认证和标准来证明合规性。2020年,日本环境金融研究院发布《气候转型金融指引》明确转型金融募集资金使用、项目评估和公司战略选择必须有可量化目标、确定的转型过程和结果、审计等方式进行收益管理、外部评估等。2021年,新加坡绿色金融业特别工作组(GFIT)公布了关于新加坡分类法的咨询建议,针对国际不一致、过度的合规负担、路径依赖和经济覆盖不足等问题,围绕农林、建筑业、运输、能源和工业等五大行业,设计“红绿灯”活动分类系统。
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和金融机构也对转型金融进行有益探索。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制定的《绿色转型债券框架》提出,转型债券要满足四方面要求:资产必须在实施公司气候治理战略的范围内,资产必须有助于其所在国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资金必须用于能源效率、资源效率、可持续基础设施等中的一项或多项,脱碳目标或资源效率绩效必须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完善融担增信体系,推动中小银行小微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释放技术、数据要素潜力提升科创金融能级
推进巴塞尔协议Ⅲ实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伦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情况分析及建议
困与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省联社改革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银行理财 子公司转型提速
碳中和债逐渐升温,推动绿色债券市场 快速发展
零售类不良批量转让破冰,特殊资产市场 迎来全新机遇
信托公司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与路径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加快 助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从银行不良资产到特殊资产:更有效地管理整体金融风险
消费金融助力“双循环”发展
引导和支持金融行业服务疫情防控
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真正的金融支持实体
开放银行的冷思考
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标准 意在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