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摘要
正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从未来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发展职业(企业)年金,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将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其中,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缓解第一支柱的财政负担,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养老需求,降低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运行成本,还能集中居民闲置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新经济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养老金融的含义
要应对老龄化的趋势,需要整个养老体系以及相应的金融体系的全面变革。养老金融指的是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金融需求所开展的金融活动的总称。最为狭义的养老金融,特指养老金制度,是为储备制度化养老金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类养老金资产,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专门的养老资产,同时通过资产的配置管理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了《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首次提出了建立养老金制度三支柱的思想。此后通过20多年的发展,各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三支柱的养老金制度。
除养老金制度外,广义的养老金融还包括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两个内容。养老服务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围绕全体社会成员养老相关的投资、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产生的一系列有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市场化的金融创新来保障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具体来看,养老金融服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财富积累,指的是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以外,社会成员为更好地满足老年需求,自发进行的财富积累活动,需要金融机构针对养老资产储备需求开发专业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市场中,养老服务金融主要围绕着第三支柱的账户(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来开展的,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及补充。二是养老财富消费,指的是金融机构针对个人在养老阶段的消费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养老产业金融则指的是为各类养老相关产业提供包括投融资在内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其对象是养老产业,目标是满足养老产业全方位的金融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特定的产业金融范畴。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完善融担增信体系,推动中小银行小微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释放技术、数据要素潜力提升科创金融能级
推进巴塞尔协议Ⅲ实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伦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情况分析及建议
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重点
困与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省联社改革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银行理财 子公司转型提速
碳中和债逐渐升温,推动绿色债券市场 快速发展
零售类不良批量转让破冰,特殊资产市场 迎来全新机遇
信托公司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与路径
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加快 助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从银行不良资产到特殊资产:更有效地管理整体金融风险
消费金融助力“双循环”发展
引导和支持金融行业服务疫情防控
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真正的金融支持实体
开放银行的冷思考
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标准 意在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