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助力“双循环”发展
摘要
正文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财富的增加,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消费内部升级加速,带动了消费贷款等零售业务的发展;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增强为消费贷款需求提供了支撑;三是金融科技与消费信贷业务的融合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及业务处理能力,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加快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反过来,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也能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
我国消费金融业务起步于我国商业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开办的耐用消费信贷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但受制于居民消费水平、宏观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之后很长时期内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相关政策措施以及产业地位尚不明确。直到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开启,才真正从政策角度明确了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支持。
不过在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的消费金融迅猛发展阶段,行业内出现了众多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偏离了消费金融的本源。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加大整治力度。长期来看,政策对行业乱象的及时清理整顿,能够取缔风险过高的产品,关闭无业务资质的公司,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良好规范的市场环境。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完善融担增信体系,推动中小银行小微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释放技术、数据要素潜力提升科创金融能级
推进巴塞尔协议Ⅲ实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伦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情况分析及建议
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重点
困与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省联社改革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银行理财 子公司转型提速
碳中和债逐渐升温,推动绿色债券市场 快速发展
零售类不良批量转让破冰,特殊资产市场 迎来全新机遇
信托公司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与路径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加快 助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从银行不良资产到特殊资产:更有效地管理整体金融风险
引导和支持金融行业服务疫情防控
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真正的金融支持实体
开放银行的冷思考
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标准 意在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