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与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摘要
正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国内外形势对企业的当前运营和未来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相对于大中型企业群体,中小企业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财税、金融、科技等支持政策应组合发力,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
一、融资困局:初探浅尝,捉襟见肘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期限长。相比基础性的传统信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需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型、长期性资金支持。二是贷款金额比一般的中小企业更高。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专精特新”企业户均贷款余额为7582万元。三是对股权融资的需求更为旺盛。“专精特新”企业大多数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流动性回收需要一定时间周期。相对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没有本金偿还压力。通过股权融资能够更好地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长期研发。
针对上述金融需求的特征,现有的供给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不能完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总体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金融机构缺乏。具体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关于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科技银行、科技支行、社区银行的建立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化融资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网络融资平台与中介服务平台较少,信贷供给市场层次不够丰富。此外,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表现在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较少、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较小、退出渠道不畅、运作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与其他融资供给主体合作较少等。
第二,中小企业融资供给市场体系不够健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融资性担保贷款发展不够成熟,信贷产品创新不足;股票市场层次不够丰富,市场之间缺乏流通机制,市场进入、退出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规模较小;债券市场不够发达,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型债券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因额度限制导致发行规模较小;保险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够,相应保险产品较为稀缺。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完善融担增信体系,推动中小银行小微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释放技术、数据要素潜力提升科创金融能级
推进巴塞尔协议Ⅲ实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伦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情况分析及建议
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重点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省联社改革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银行理财 子公司转型提速
碳中和债逐渐升温,推动绿色债券市场 快速发展
零售类不良批量转让破冰,特殊资产市场 迎来全新机遇
信托公司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与路径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加快 助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从银行不良资产到特殊资产:更有效地管理整体金融风险
消费金融助力“双循环”发展
引导和支持金融行业服务疫情防控
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真正的金融支持实体
开放银行的冷思考
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标准 意在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