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

作者 曾刚 IJ 李重阳 时间 2019-04-10

摘要

  • 如何对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创新实施有效的监管,是当下金融防风险、监管补短板的一个重要内容。
  • 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生态重构,互联网贷款已突破了机构、地域的范围,涉及到众多的参与者。创新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引致了潜在风险和监管难题。
  • 立足于现有的机构监管框架,未来互联网贷款的监管应加强机构准入管理、规范机构合作;因势利导,平衡创新与风险,并强化资金流向监控;规范法律关系,厘清责任与风险承担;完善各项制度,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

正文

一、如何认识互联网贷款?

从发展脉络看,可以把互联网贷款大致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金融机构线下业务的线上化;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端的线上小微、个人金融服务形成;第三个阶段是互联网企业开始将普惠借贷从线上拓展到线下,同时传统金融机构着力将服务能力从线下客户向线上拓展;进入第四个阶段,互联网贷款形成了金融生态体系,不同类型的机构发挥不同的专业能力,聚合成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种生态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贷款创新,它依托金融科技搭建统一平台,将信贷业务中的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节点上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构建为有机生态体系的信贷展业模式。诸多业务参与方在遵循自身经营资质要求和机构间合作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科技研发、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更便捷的信贷解决方案。

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难点

从监管视角来看,互联网贷款对现有的监管体系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一是很难被纳入以机构为主体的审慎监管框架中。到目前为止,尽管有关监管政策落地传闻时有发生,也引发了全市场的关注,但这些监管政策主要针对持牌机构,且主要基于线下信贷业务的监管思路和规则,既没有全面考虑互联网贷款中,多种类型机构相对复杂的风险承担和专业分工关系,也没有充分反映互联网贷款与传统信贷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尽管从长远来看,功能监管可能更适合互联网贷款,但资管新规式的跨行业统一监管规则,短期很难出现。基于此,我们认为,必须将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视为确定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对互联网贷款进行适度的监管,既鼓励用创新的手段解决普惠金融问题,同时又能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曾刚的相关研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