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作者 曾刚 吴语香 时间 2022-07-05

摘要

  • 前,永续债发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区域结构上,呈现明显的区域经济越发达、发行主体越多的特征;发行规模上,国有大行占有绝对优势,存续总规模中占比过半;投资与交易层面上,永续债流动性逐渐改善;产品类型上,仍以减记型为主,而转股性债券的推出,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对永续债工具的接受程度。
  • 银行永续债市场发展迅速,投资与交易活跃度也不断提升,但作为一种创新资本工具,仍有优化和改善的空间:一是投资准入较为严格,需求端存在掣肘;二是发行主体相对集中,供给端广度不够;三是流动性仍存不足,支持性工具仍有待扩展。
  •  未来应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永续债等创新资本工具的发行主体扩容,支持中小银行建立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是扩大投资者参与范围,改善投资者参与结构;二是丰富支持性工具,促进市场流动性;三是适度放松准入门槛,丰富细化条款。

正文

近期,央行在2022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在下个阶段,要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永续债是商业银行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的创新工具。20191月,中国银行发行了我国首笔银行永续债,标志着我国银行永续债市场的正式开启。自此,我国永续债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发行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夯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为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亟需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以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而主要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面临资产不良率的反弹与资本补充压力增大的挑战,通过发行永续债等外源方式补充资本的需求尤为旺盛。

一、银行永续债发行特点

从区域结构上看,发行银行的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经济越发达、发行主体越多的特征,并且发行主体区域范围逐渐增大,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一般地区拓展。永续债市场发展之初,发行银行所处区域以北京为主,2019年北京区域银行占比高达1/2;而后,发行主体仍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但区域范围逐渐扩大,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发行主体逐渐增多。进入2022年,发行银行区域仍以北京等发达地区为主;北京市银行发行规模高达1万亿元以上,上海市和广东省银行发行规模近2000亿元,其余省份发行规模均不足1000亿元。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曾刚的相关研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

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