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的冷思考
摘要
正文
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是一种开放化的商业模式,至少包含用户、服务和模式三个层面的开放,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等其他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及其他业务功能,重构金融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
一、我国开放银行的实践
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开放银行的实践起步略晚。2018年7月12日,浦发银行推出其无界开放银行API Bank,成为业内首个正式落地的开放银行,开放的功能既涉及直销银行开户、网贷、礼遇平台、出国金融、跨境电商、缴费支付等领域,也包括合作营销、资产能力证明等场景。截至2019年2月底,浦发API Bank已开放接口257个,对接中国银联、京东数科等共计92家合作方应用,日峰值交易量已超百万。除了通过B2B2C、B2B2B的模式融入生活、生产场景,浦发银行还与G端合作,使政府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便民。
浦发API Bank推出以后,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均公布了数字化转型、开放生态的战略思路,同时也催生了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的实践。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是连接众多开放银行与下游用户的中间商,它付费调用开放银行的API,并进一步整合、分析数据,为用户提供更集成化、更优质的金融解决方案。例如,兴业数金(兴业银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继承了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科技输出业务板块作为主营业务,依靠银银平台十余年的客户积累,力图在资金端连接更多金融机构,在资产端连接更多企业和个人,从而能够依据不同借款人的融资需求和征信情况,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贷款资金。
如果我们将视野从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进一步拓展,会发现基于“开放”“共享”“生态”理念的金融展业新模式已经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中更早、更全面地进行了实践。例如在普惠信贷领域,一些拥有牌照、数据、技术等核心能力的机构依托金融科技搭建了开放平台,将业务的各个环节解构为获客、数据、风控、资金、增信等独立节点,不同节点上各有所长的机构被连接起来,构建为有机的金融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诸多参与方充分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科技研发、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以开放、共享的协同方式消除业务短板,产生规模经济。相较于前述“开放银行-第三方平台-用户”的三层结构,这种新型展业模式更加开放多元,我们称之为“聚合模式”。目前,平安普惠、蚂蚁金服、众安保险等机构都是聚合模式的典型实践者。
……
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完善融担增信体系,推动中小银行小微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释放技术、数据要素潜力提升科创金融能级
推进巴塞尔协议Ⅲ实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伦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情况分析及建议
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重点
困与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银行永续债市场,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
省联社改革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银行理财 子公司转型提速
碳中和债逐渐升温,推动绿色债券市场 快速发展
零售类不良批量转让破冰,特殊资产市场 迎来全新机遇
信托公司碳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与路径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加快 助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从银行不良资产到特殊资产:更有效地管理整体金融风险
消费金融助力“双循环”发展
引导和支持金融行业服务疫情防控
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真正的金融支持实体
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标准 意在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
关于银行互联网贷款监管的几点建议
附件